对数字要素功能的体会
企业信息数字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经济活动的量化表达,过程记录和决策行为三方面,分述于下:
一、量化表达:企业人财物耗费的实体量化及通过货币计价达到统一的价值计量。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字五个生产要素中,数字对其他四个要素起着计量、价值表达、活动反映、关系串连等基础作用。没有数字表达一切皆空。人类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发展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无人操控系统,数字的发明与运用是头功。
二、过程记录:企业的供产销管研各种经济活动过程,绝对离不开货币计价、价值量化、数字反映,才能综合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的原始运动状况记录保存下来,成为企业的数据资源。既有利于本企业当下观察本次生产活动效果,调整和改进再生产活动决策。还可保存以备后期随时比较效果,观察动态趋势、分析原因等不时之需。也保证履行按法定要求向有关部门报告经济活动结果的责任与义务,有助国家掌控全局。也有少量外部感兴趣的共性数据资源,如同行用得着的技术数据,供销市场需求价格信息数据等信息记录。
三、决策行为:数字信息逐级反映结构细致,便于分析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动并通过数字计量,货币计价,表现为资金运动并将这些运动过程分级、分部门、分项目记录,如班组车间、部门的原始记录、会计、统计数据资料,既可观察企业经济活动全貌及效果,也可观察各部位各环节动态及构成变化,有助企业管理中从大总数据中比较出变化,从细小结构性数据中查找分析变化原因,优化决策措施。举例如下:
1、看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率高低,从自有资金比重看企业实力强弱,借入资金来源大小分析企业风险高低;将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分别与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挂钩看企业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便于投资决策。
2、量化各种资产,判断资金占用结构的合理性。如: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各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流动资金中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各占比重,观察生产保证程度,产销衔接状况。将流动资金总额与销售收入挂钩计算周转率观察资金运用效率和产品畅销或滞销状况。还有各种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及其他长短期投资各占资产总额比重,观察企业经营取向及资金安全风险高低。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工艺需求评估固定资产占用的合理性,从固定资产净值看工艺装备新旧程度预测后期更新改造资金需求。
3、观察债务规模及结构的合理性。如,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及其中长短期比重变化,分析借入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从预收账款多少及升降分析市场趋势。从结算资金占用与结算负债比较差额看是占用别人资金还是被别人占用,以便决策中对无息部分净占用别人的经济利益与引起的信用损失权衡取舍。还可以联系生产规模分析贷款规模是否适度,将平均贷款利率与总资产报酬率比较观察此项资金来源经济上是否合算。还可以从偿债进度及逾期违约情况及还款能力分析后期偿债压力,成本负担,风险大小等债务质量构成对后期的影响,如: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额比重变化,计息债务与无息债务比重变化,在计息债务中到期债务额及比重变化,高息债务与低息债务比重变化,在高息债务中利率有多少超过目前的本企业资金利润率水平。
4、产品成本核算及分析。产品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功能,一是反映产成品的经济代价,二是计算是所得大于所费,还是得不偿失,这也是企业生产得以延续的关键。生产活动中的五大要素,只有数字有能力将土地、劳力、资金、技术四大要素量化串连,具体表现为将劳动成果及所耗费的活劳动、物化劳动用统一的价值标准量化反映。它涉及每个耗费环节,有利观察原因合理对策,不断创造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产品成本信息的具体搜集方法依据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分为直接法、分批法、分步法。直接法适用单一产品企业,如发电厂。其第一步料工费耗费质量监管等班组或车间原始记录,直接收集,不用分配,这一步是所有产品消耗信息记录同样的一步。分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长的单一产品企业,如造船厂,其生产周期跨一个或数个财务报告期,信息收集、方法和特点不同于前述单一产品。信息收集较复杂的是分步法,适用组装型机械制造,其产品成本信息收集,第一步前已述,如铸件浇铸。第二步加工,第三步组装,三个步骤的料工费消耗及在产品半成品包括质管检测等信息,分别逐级收集记录,信息层次多量大分析资源丰足。
5、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各种期间费用大小。一般说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构成的大头。分品种汇集产量、销量、价格、成本、费用及销售利润等关键经济活动信息,看哪个品种销量大,市场需求旺盛,质量好,有竞争优势,创利能力最强。分品种从创利角度评价获取利润的最佳品种搭配信息,作为安排或调整经营决策依据。各期间费用高低,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至少应按制度规定的明细项目收集对比变化寻找控制支出的节约措施。
最后,对当前企业数字信息价值的开发谈两点看法:
1、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包括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型实体经济和数字信息价值开发两方面,前文表明信息数据使用价值非常值得肯定。但数字技术型实体经济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载体,价值潜力更大,面更广,创造新价值能力更强,在经济和科技新质生产力上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方面,应当是我们目前开发数字经济重中之重。习近平主席2023年1月在集体学习中强调:“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年9月他再次强调:“要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度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制度。”但从网上反映的信息,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拟放在推动数字信息价值开发,收集利用,提高数字信息价值,推动企业信息数据价值确认入表,构建信息数据交易平台,促进信息商品化,交易流动等方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数据管理部门报导的二十个典型案例看,非企业单位11家,如生态环境局、气象局、博物院等,9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工业制造型实体企业。内容上技术信息8条,供销需求信息3条,服务信息9条。上述案例数据如按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及存货的确认条件,能否确认入表还是个问题。如果不是制度把关,很难避免“张冠李戴”,“打肿脸充胖子”等乱象,如某市将承包来的数百个车位场地使用权说成数字经济入表抵押贷款,并作为数字经济开发成功案例宣传。
2、关注数字信息特点。除公共、公用及服务性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数据特点是共性弱,个性强。这是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工艺方式不同及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的;企业大部分数据信息时效短,反复利用率低,外供价值小。加上这些信息资源的构成成本与利用效益从企业分割反映难。所以,作为数据资产确认入表难度大,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商品化外用个别的会有,更多的入表前景我不看好。但看到大家这么努力,信心十足,也许能从企业信息数据中开发出新质生产力,需要时间实践验证。我已92岁高龄,希望能见到有更多入表成果的那一天。
作者:汪明则,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