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业务报告应突显价值创造

时间:2016-07-12 10:10点击量:来源:毕马威中国

  作者:邓苑仪 黎明辉

  上市公司年报在企业与股东对话交流中扮演核心的角色,大部分股东均希望从中了解企业的业务表现和未来前景等整体状况。

  虽然年报可以提供客观讯息,但有时未必足以协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运作健康状况、发展潜力,以及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今年度盈利可能较业务的长期发展前景受到更多重视,因前者创造的价值更为明显。因此,注重投资未来前景的公司可能会发现,相比优先考虑短期收益的企业,它们较难突显其价值。

  要解决这个问题,上市公司应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提供有关营运表现的讯息,帮助投资者评估业务前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发表的一份名为《毕马威业务报告调查──业务报告仍存在改进空间》(KPMG Survey of Business Reporting–Room for improvements)的调查报告,对全球270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报告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传达讯息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良好的实践案例。

  提供清晰及相关讯息

  除了描述以往财务表现,上市公司年报还可提供企业当前业绩水平、战略计划及实施进度方面的客观讯息。企业应在业务报告中说明,如何管理企业的重要资源来实现业务的较长期发展。

  调查报告显示,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平均有42%的内容专门讨论财务报表,但只有14%的内容谈及商业策略。在篇幅上,上市公司年报的篇幅平均为204页,在香港,2015年度上市公司年报的篇幅平均为190页。企业不一定要编制篇幅庞大的报告,才能提供清晰及相关的讯息。

  对公司业绩的敍述性描述往往重复已有资料,难以反映企业优先考虑的事项,而财务报表的篇幅,多数由各国惯例来决定,而不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香港上市公司已在编制2015年度年报时首次纳入“业务审视”。事实上,新的业务审视要求将协助上市公司循序渐进地向更好的业务报告模式迈进,因为该要求遵循“明确清晰、简明扼要、平衡中立”的原则。对上市公司而言,业务报告关键在于“说明背景并解释被审视的年度”,分析企业战略和业务表现之间的联系,来帮助读者评估报告是否已涵盖业务表现的所有方面。

  许多企业都对投资者过分重视短期盈利表现而感到失望,另一方面,投资者运用的投资估值方法是以其对企业长期盈利前景的评价为基础,造成这种矛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与企业报告实践惯例有关。企业向投资者提供的大部分相关、可靠的讯息,主要集中在过往财务表现方面。如果企业希望投资者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业务的未来前景,他们需要向投资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讯息。

  我们认为,非财务关键表现指标有助于解决这种失衡。具体来说,营运关键表现指标,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有关业务发展及其未来前景的重要讯息。大部分报告根据财务报表讨论企业的销售表现,但只是依靠财务收入分析,通常难以判断企业在客户关系方面是否“表现良好”。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向投资者传达客户和销售表现讯息,特别是企业在留住客户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措施,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电讯 业公司中,客户保持率普遍受到关注,有53%的企业汇报了相关内容,而在食品或饮料行业公司中,有29%的企业汇报了相关内容,但我们认为,这一领应获得更多企业的重视。

  重视描述模式与战略

  根据毕马威调查报告,17%的报告说明企业是否正在赢得或留住客户;15%的报告解释企业如何发展品牌或市场份额;只有8%的报告表明企业是否正在建立或保持其商业秘诀和专业技能。

  非财务关键表现指标,有助于企业在短期财务表现和业务长远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客观的营运表现措施能够提供业务未来前景的讯息,但尚未被企业广泛使用。为了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业务,企业或上市公司应采取与推动业务成功的因素(如客户群优势)保持一致的措施。

  另一方面,44%的公司报告在讨论战略时过度注重短期规划和措施;73%的公司报告没有将客户关系作为关键业务目标进行讨论。许多企业对业务模式的描述只是专注于几个方面,战略讨论部分倾向于强调如何改善短期业绩,而不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企业应更多重视描述业务模式与战略。

  许多企业出具风险报告似乎只是为了遵守法规,并不是真正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如何管理最重要的风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焦点放在与业务价值最相关的风险上,以及没有说明与业务增长战略相关的风险。在调查报告中,有四个国家的企业在风险披露中平均提及超过20项“关键风险”,表明这些企业未能在报告中抓住重点。

  提取数据助绩效管理

  香港联交所对《企业管治守则》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部分作出了修订,并对香港上市公司于201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生效。根据新的规定,发行人应作出披露的具体内容包括:用于识别、评估及管理重大风险的程式;风险管理程式和内部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用以检讨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成效的程式;以及用以解决严重的内部监控缺失的程式。

  目前,许多企业绩效管理工具(EPM)能够从各种营运系统中提取数据,协助企业对营运表现进行更高效及有价值的分析。这些工具为企业的年报提供有用的绩效指标,通过先进的工作流程为企业的预算和预测提供支援。

  综观全球市场,要在新技术涌现的环境中砥砺前行,上市公司必须对企业管治政策、财务流程、营运数据管理和组织文化与持份者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向更好的业务报告迈进。

  (本文曾于2016年7月7日在香港《信报财经新闻》刊登,邓苑仪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黎明辉 毕马威中国总监)